抓大事,超前布局重大事项
全省发改系统针对社会各方比较关心、支撑带动力强的全局性、前沿性、敏感性问题,科学制订方案规划,为我省经济发展运行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。
山东持续健康发展重点行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
2017年,由省发改委牵头,对全省综合交通网络进行优化调整,通过实施加密、提速、扩通道,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格局。加快高铁规划建设。围绕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高铁出行需求,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,把一些高铁项目的建设时间提前,利用5年的时间,通过调整建设时序,加快通道建设,统筹高铁、城际、市域铁路和城市轻轨等各种轨道交通融合发展,基本实现全省高铁网络现代化。
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。按照“立足省情、市场主导、积极稳妥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,明确了港口特色化、差异化、规模化发展方向。推动高端石化产业发展。立足于改变我省化工行业“散、乱、危、小”现状,聘请国内最高水平的石化规划研究院,从总体布局、产业结构、质量效益等七个维度,编制了我省高端石化产业发展规划,着力打造烟台、潍坊、东营、滨州“四大基地”和鲁中、鲁西南“两大集群”,形成世界级临港石化产业带,推动我省石化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迈进,促进由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转型。推行多规合一。研究起草了我省空间规划暨多规合一实施意见,组织开展了试点示范,优先确立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南部山区、青岛西海岸新区、淄博市、泰安市、日照省级以上园区5个试点单位,努力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路径模式。
全力推进“牛鼻子”工程
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,全省发改系统紧紧抓住对全省长远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大事要事,突出重点、统筹推进。
新旧动能转换是统领经济发展的“牛鼻子”工程。全省发改系统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以“我在功必能成”的信念,集中优势力量,全方位推动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、实施规划和重大项目库建设等取得突破。
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省发改委认真开展总体方案研究起草工作。通过60天夜以继日的奋战,50余次大的修改和完善,高标准编制了总体方案。按照同步启动、压茬推进的原则,配套制订了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。
坚持完善方案和争取政策“双线”作战、齐头并进,一方面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,根据十九大精神和35个部委的反馈意见,对方案进行修改提升。另一方面在提高方案的政策含金量上,梳理借鉴了18个国家级新区、11个自贸区、17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京津冀、东北老工业基地、中原经济区等政策。目前,复制推广自由贸易区试点经验、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等30余个重大事项和政策诉求得到国家认可。
同时,加快重大项目库建设。把重大项目作为重要载体,组织专家和专业机构,通过多轮筛选评审,从各市上报的3700多个项目中确定了先期储备项目600个,总投资3.8万亿元。按照项目向重点区域聚集,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的原则,绘制了项目政策图表,构建了“全省一张图、一个项目一张表”的工作格局。研究制订项目库管理办法,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。
重点行业坚定不移去产能
2017年以来,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,省发改委敢于直面问题、攻坚碰硬,坚决遏制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盲目扩张,下大力气抓好重点行业去产能。
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,在钢铁、煤炭去产能方面,以“僵尸企业”处置为抓手,加快出清低端落后产能。2017年9月份,国家下达的生铁175万吨、粗钢527万吨去产能任务提前3个月实现目标;煤炭退出产能351万吨,比计划多退出115万吨。坚持全覆盖、零容忍,全面排查、坚决取缔制售“地条钢”违法违规行为,共查处企业37家,合计产能675万吨。
在违法违规电解铝项目清理方面,按照国家部署要求,组织开展了调查摸底,彻底摸清了电解铝产能底数。全省共关停电解铝产能322.25万吨,超额完成国家任务。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,带动电解铝价格提高,企业效益反而有所增长,实现了国家认可、企业受益、职工稳定、环保达标的多赢效果。
全省发改系统深入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通过实施“一去二停三推进”措施,抓好煤炭消费总量压减。“一去”,即抓好重点行业去产能;“二停”,即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、关停淘汰燃煤小锅炉,截至目前共关停煤电机组166万千瓦,7个传输通道城市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;“三推进”,即推进违规电解铝项目清理、推进冬季错峰生产、推进电源结构优化。
按照宜气则气、宜电则电的原则,强化气源、电源需求预测和组织保障,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,为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气代煤、电代煤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。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在2017年8月份实现由增转降,这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能耗总量首次下降的历史性反转;圆满完成煤炭消费总量净压减2706万吨的目标,相当于五年任务一年完成。
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山东招商动态版块